近年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动了铜等金属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5G通信等,对高性能铜材的需求更加旺盛,为冰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冰铜又称铜锍。主要组成为Cu2S和FeS的熔体,是提炼粗铜的中间产物和原料。铜矿石大多为硫化铜(CuS和Cu2S)矿,氧化铜(CuO和Cu2O)矿较少,含铜量均很低(1.0%左右)。铜的冶炼分火法与湿法两种。火法是将铜矿破碎、浮选、烧结、造块成铜精矿,含铜10%~35%,与熔剂一起送入反射炉或鼓风炉中,在高温(1550~1600℃)下进行氧化、脱硫和去除杂质,获得含铜35%~50%的冰铜。也可不经冰铜而直接炼成粗铜。湿法是在常温、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稀硫酸)使铜从矿石中浸出,从浸出液中去除杂质,铜便沉淀出来。火法适应性广,而湿法只适于氧化铜矿和自然铜矿。
冰铜的加工方法是将粉状或颗粒状铜原料(铜精矿)与石英沙(石)混合后,加入熔炼炉进行熔炼,在1084-1300`C的高温下,石英与铜矿中铁、钼、镁、钙、硅等结合,形成炉渣,其余剩下的即为冰铜,以达到铜渣分离、铜含量提高之目的。冰铜主要作为吹炼炉生产粗铜的原料使用。
随着全球铜精矿增量释放以及中国铜冶炼对废杂铜利用量的增加,全球铜精矿供应格局保持较为宽松。中国的精铜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精铜生产和消费增长的绝对主力。例如,2023年中国精铜产量达到1142万吨,同比增长11.1%,显示出强大的生产能力。
冰铜行业市场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量、产值、用户数量等。从上市公司表现来看,冰铜行业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例如,A股10家冰铜行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为2824.13亿元,同比增长了14.84%。这表明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冰铜行业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以及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都在推动着行业的发展。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还体现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环保标准等多个方面。
技术创新是推动冰铜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进步,冰铜的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在中国“双碳”目标下,有色产业链碳排放量广受关注。冰铜行业需要积极应对环保挑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铜等金属的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为冰铜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同时,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将推动冰铜行业向更高质量、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冰铜行业当前市场供需保持平衡且持续增长态势明显,竞争格局激烈但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冰铜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