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产业投资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是指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发生事故时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设备和技术的行业。这些设备和技术旨在预防事故、减轻事故伤害,并确保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一、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2025年全球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达到约2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汽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占全球份额的30%以上。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升级。
2. 政策环境
国内政策:中国政府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C-NCAP标准升级等措施,推动汽车安全技术迭代。例如,2025年C-NCAP新增对AEB行人夜间识别、驾驶员监测系统(DMS)的测试要求。
国际标准:工信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重点参与自动驾驶、车载电池等国际标准制定,目标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超85%。
二、市场深度调研
1. 需求端分析
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升级: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电池安全、电磁安全、高压安全等成为关注焦点。中汽中心对多款新能源汽车进行综合测试,结果显示整体电安全表现优异。
消费者需求升级:消费者对智能安全配置的关注度提升至购车决策前三因素,带动主动安全系统(如AEB、车道保持)渗透率突破60%。
2. 供给端分析
产能布局:2025年中国汽车安全系统产能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头部企业通过扩产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供给能力。
产业链本土化:本土企业在安全气囊传感器、高强钢等核心部件领域加速突破,高端传感器和芯片国产化率不足30%的局面逐步改善。
3. 细分市场分析
主动安全系统: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ADAS(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占比超40%,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激活率高达74%,日均使用率达68%。
被动安全系统:安全气囊、安全带市场成熟,但集成化(如预紧式安全带+气囊联动)成为升级方向。
三、产业投资报告
1. 投资价值分析
政策红利:《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安全系统的专项扶持政策,以及车联网信息安全与自动驾驶冗余系统的投资窗口期,为行业带来机遇。
技术迭代:激光雷达成本下降50%以上,OrinX芯片、地平线征程6等大算力平台量产,推动ADAS在20万以上车型成为标配。
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智能安全配置的需求升级,带动主动安全系统渗透率提升,为行业创造增量空间。
2. 投资机会领域
传感器与芯片: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AI芯片等细分赛道具有高增长潜力。
商用车后装安全设备:政策强制安装ADAS推动商用车后装市场需求增长。
集成式安全系统:满足C-NCAP2025新规的集成式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系统具有投资价值。
3. 投资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风险:芯片、传感器技术路线变革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风险:国际供应链波动、原材料价格(如铝材、稀土)上涨可能增加成本压力。
合规风险: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提高,企业需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4. 投资策略建议
聚焦核心技术:关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融合方案。
布局智能化赛道:投资基于AI算法的端到端智驾系统,以及满足自动驾驶冗余需求的安全解决方案。
强化产业链协同: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5年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在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下,进入高速整合期。智能化、网联化、可持续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投资者应聚焦核心技术、智能化赛道和产业链协同,同时关注技术迭代、供应链波动和合规风险,以把握行业机遇,实现长期价值增长。未来,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将为全球交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