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外卖平台,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这一举措如同一剂良药,为当前过度竞争的外卖市场“降温”。
外卖行业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餐饮商家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然而,近段时间外卖平台之间的过度补贴竞争现象,却让整个餐饮行业陷入了非理性的漩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短期看,平台大规模补贴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让商家线上订单增多。但从深层角度剖析,“极端补贴”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一方面,大部分商家陷入两难困境:为了参与补贴活动获取流量,不得不降低利润,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而线上订单激增之下,员工劳累过度却鲜有额外报酬。这些无疑会影响餐饮商家的生存和发展,破坏整个行业生态。
另一方面,过度补贴竞争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这种竞争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错配,平台将大量资金投入补贴,而非用于提升配送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等核心能力建设。当补贴成为平台竞争的主要手段,行业容易陷入比拼谁补贴力度大的误区,忽视了商业竞争的本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此外,“极端补贴”竞争还可能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中小商家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补贴成本,在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头部商家则凭借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地位,加剧市场的马太效应。
实际上,这种非理性竞争早已引起多方关注。近日,中国烹饪协会指出,平台高额补贴导致外卖价格低于堂食,挤压堂食空间,餐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也呼吁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保障商家合法权益 。
如今监管部门约谈三大平台,是对市场乱象的及时纠正,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外卖平台应借此机会,摒弃过度依赖补贴的竞争模式,回归理性。平台要将重点放在提升服务质量上,比如优化配送算法,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配送时长;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等。对于餐饮商家而言,不能过度依赖平台补贴带来的短期流量,而应专注于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独特的品牌价值,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监管约谈为外卖行业过度补贴竞争按下“暂停键”。相信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外卖平台和商家能共同努力,让外卖竞争回归理性,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和骑手的多方共赢,推动餐饮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
本文来源:财富导航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intedes.com/post/31313.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九成以上通5G
- •7月9日欢瑞世纪涨停:短剧/互动影游,影视,虚拟数字人概念热股
- •AI算力国产化率加速提升,多只龙头砸出“黄金坑”
- •恒立退7月14日龙虎榜数据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 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
- •7月17日皇氏集团涨停:乳业(奶粉),饮料,广西概念概念热股
- •主业疲软的亚朵:靠卖“枕头”撑起三成营收,门店快速扩张难掩“卫生丑闻”频发尴尬
- •华安财险年内频触监管红线,风险评级连续五年“C级”,偿付能力持续承压
- •中联重科去年扣非净利负增长,核心产品拖累收入,新增长点尚难挑大梁
- •长安信托涉逃税遭处罚,年报连续三年“缺位”,11.98亿债券纠纷诉讼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