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正引领“AI+游戏”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区内汇聚了米哈游、莉莉丝、鹰角网络等头部游戏企业,以及上千家人工智能企业。
行业动向:徐汇区通过政策、资本、人才全要素赋能,推动游戏产业从“半城集聚”向“全球引领”跃升。区内游戏产业年营收预计超过700亿元,占全市40%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AI+游戏发展
(1)全国
我国“AI+游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根据《2025 年游戏行业现状报告》,52%的开发者所在的公司正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AI正从概念探索迈向生产工具阶段。
(2)上海
上海AI+游戏产业主要集中在徐汇区,尤其是漕河泾开发区和徐汇滨江,而浦东新区也在积极布局游戏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的态势。
图表:上海AI+游戏区域特征分布地图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作为上海AI+游戏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徐汇区汇聚了近600家大模型企业及千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以“AI+游戏”为核心的创新生态。2024年,全区游戏产业营收超700亿元,占上海全市总规模的40%以上。
AI游戏规模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中“AI 功能与内容”价值28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24.8%,2030年预计达到133亿美元。
图表:未来5年全球AI游戏规模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verified market、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4年中国游戏总收入3257.83亿元,其中“AI直接贡献”约315.76亿元,占比9.7%,同比翻2.4倍。
游戏产业规模增长对人工智能产业有拉动作用,预计到2030年,游戏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拉动规模将从2023年的315.76亿上升至1038.1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6%。
AI游戏出海动态
AI技术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重要助力。《黑神话:悟空》《逆水寒》等游戏借助AI技术展现出震撼的视觉和交互体验,吸引了全球玩家。
腾讯通过AI理解可自动生成游戏发行素材并优化质量,还能个性化定制内容,提升海外发行效率和效果。三七互娱基于自有数据研发的行业大模型“小七”,使公司2D美术资产生成占比超80%,旗下产品从文案到视频等内容可一键生成,助力游戏出海。
从第22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获悉,今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再创新高。
增长因素: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分析,市场收入与用户规模同步增长得益于多款游戏新品上市表现不凡、多款长青游戏运营良好以及电子竞技和小程序游戏增长势头强劲等因素。
市场销售状况
2023年随着版号常态化、消费回暖,收入强势反弹并首次突破3000亿元。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3%,再创新高。
图表:2021-2025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游戏用户规模
2022年出现史上首次同比下滑;2023-2025年反弹,主要增量来自小游戏(2024年小游戏用户约5.2亿,占整体77%)。
2024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6.74亿人,同比增长0.94%,为历史新高点。2025年上半年,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
图表:2018-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增长走势图
数据来源: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海外市场潜力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04.52亿元,同比增长19.29%。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
图表:2025年上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外市场销售状况
数据来源: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上半年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占比31.96%,日本占比16.20%,韩国占比7.47%,依然为主要海外目标市场,合计占比55.63%。
中国游戏出海正站在“从百亿到千亿”的临界点:2024年自研游戏海外收入185亿美元。未来5年内,海外收入有望推到500亿美元,真正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产业全球化”。
—竞争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14%的同比增幅,再次刷新同期纪录,其中AI直接贡献38%的增量。而“AI-Native 交互”的第一枪已经由腾讯、网易和米哈游三家打响——谁能把大模型从“降本工具”升级为“玩法本身”,谁就握住了下一代交互革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