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主要钨制品价格持续上涨。近一周,钨精矿价格呈现日涨3000元/吨—10000元/吨的迅猛之势。
最新价格:8月20日,65%钨精矿价格报21.7万元/吨,较8月19日增加3000元/吨,较年初上涨51.75%;88.5%仲钨酸铵(APT)报31.1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7.98%,
钨属性介绍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化学符号W,原子序数74。具有极高的熔点,达到3422C,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这一特性使得钨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形态。同时,钨的密度高达19.25g/cm³,硬度也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优异的物理性质赋予了钨独特的工业价值,成为现代工业战略性刚需资源。
钨产业链概述
钨产业链涵盖上游的钨矿开采与选矿、中游的冶炼与制粉,以及下游的各种钨制品生产与应用。
图表:钨产业链全景图谱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资料库
钨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钨是一种稀有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号称“工业的牙齿”,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天军工等领域,由于钨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被世界各国列为重要战略金属。
全球钨供应由中国主导,其产量及出口占据较大优势。据估算,2024年中国以外地区的钨精矿产量有所上升,但仍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
我国的钨资源丰富,钨储量及矿山钨产量世界第一,2024年占比分别为52.5%和82.3%。
图表:2024年全球钨储量分布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4年全球钨资源储量约576万吨,中国钨资源储量为303万吨,占比最大为52.5%。
图表:2025年全球主要国家钨资源储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钨下游市场
钨的初级消费领域,2024年下游总消费量同比增长3.52%至7.08万吨,其中,硬质合金行业的钨消费量最大约为4.14万吨,同比增长3.10%,占比58.51%。钨下游消费领域还包括钨材、钨特钢以及钨化工。
图表:2024年钨下游领域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安泰科、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十五五”发展趋势
“十五五”时期,中国钨产业将从“资源红利”迈向“技术红利”,高端钨制品出口占比将由2025年的35%提至2030年的50%,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高端材料供应核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其中指出,商业航天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对于基建端,规划重点支持环节包括地面站网、商业航天卫星和火箭……
企业支持:《政策措施》对商业航天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提出多项鼓励政策,涉及企业培育计划到资质许可、参与规则标准制定等,如支持商业航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广东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广东商业航天领域发展迅速并接连出台大动作。2024年10月,广东曾出台《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8 年)》,是广东首个系统性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专项方案。
2024年11月,广东省商业航天产业促进会在广州南沙揭牌,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步举办。
产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赛道加以支持,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布局引导。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图表:2020-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至12%,但卫星互联网(如“星网”项目)和火箭回收技术(如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的突破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到2024年,预计商业航天行业规模突破2.8万亿元,低轨星座组网(如“女娲星座”)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如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十五五”发展预测
商业航天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在国家战略推动与技术创新浪潮下蓬勃兴起。步入 “十五五” 时期,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规模化扩张与创新应用的爆发期,在诸多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中研普华预计,商业航天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火箭制造、发射服务,到卫星应用及服务,均将产生大量投资机会。到“十五五”末期或“十六五”期间,商业航天有望进入成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