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浙江省作为中国医疗资源密集、创新活力突出的省份,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跃迁。2025年,浙江省启动“新质生产力”医疗提升行动,明确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驱动:顶层设计构建发展框架
浙江省通过“国家战略+地方实践”双轮驱动,加速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医疗健康服务升级目标,浙江省同步出台《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三甲医院区县全覆盖、县域就诊率超90%、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等量化目标。政策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资源均衡化: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宁波、温州等地高水平医院辐射周边,形成“核心-协同”网络;
技术智能化: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纳入医疗核心场景,建成省级医学生物信息数据库,培育50个以上专病专科模型;
服务精细化: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MDT)及“一站式”综合服务,省级三甲医院日间手术比例提升至25%以上。
(二)技术革新:AI重构医疗生态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浙江省依托“算力+数据+场景”三位一体布局,成为全国医疗AI创新高地。截至2025年8月,浙江省已实现以下突破:
基础算力网络:覆盖92家省市级医院的智能医疗网络建成,通过发放算力券降低医疗机构使用成本;
数据要素整合:省级医学生物信息数据库与行业高质量语料库加速推进,支持四诊合参智能终端研发及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
场景应用深化:以“安诊儿”数字健康人平台为例,其集成诊前导诊、AR导航、线上医保支付等23项功能,累计服务超1700万人次,覆盖公众健康管理、医生辅助决策、医院运营优化等100个以上场景。
(三)模式升级: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
浙江省医疗机构正从单一诊疗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例如,杭州市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双轮驱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提标扩能,县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达30%;宁波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康复医疗嵌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形成“预防-诊疗-康复-养老”闭环。
二、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区域分化:核心城市与基层市场协同发展
浙江省医疗资源呈现“核心集聚+基层渗透”特征:
核心城市:杭州、宁波集聚全省60%以上三甲医院,形成以浙大一院、浙大二院为代表的国家级医疗高地,重点发展疑难重症诊疗、科研创新及国际合作;
基层市场:通过“山海提升工程”,32家山区海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提升至98%,推动常见病、慢性病在基层解决。
(二)主体多元: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错位竞争
浙江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领域,形成“公立主导+多元补充”格局:
公立医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主体责任,聚焦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同时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拓展服务边界;
社会办医: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康复医疗及专科服务,如泰康钱塘国际医院、明州国际医疗中心等项目落地,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技术壁垒:AI与医疗深度融合塑造竞争新优势
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AI辅助诊断:浙江省AI肺结节筛查准确率超98%,影像、病理、心电等领域辅助诊断算法优化显著缩短诊疗时间;
数字疗法:基于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开发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如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的慢病管理数字疗法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三、细分产业分析
(一)智慧医院建设:全流程数字化重塑就医体验
浙江省智慧医院建设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
诊前:通过AI分诊系统实现精准预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诊中:5G远程手术示教系统在47家二级以上医院部署,支持基层医生实时观摩学习;
诊后:区块链电子病历平台实现跨机构数据调取效率提升70%,患者重复检查率下降12个百分点。
(二)医疗AI创新:从单点应用到生态闭环
浙江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落地”全链条生态:
基础研究:支持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核酸适体与临床诊治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技术攻关:聚焦脑机接口、新药创制等领域部署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疾病机制探究、药物靶点发现等复杂领域智能化;
场景落地:医学人工智能测评验证平台开展专科专病模型测试,加速产品市场化应用。
(三)医养结合服务:老龄化社会下的蓝海市场
浙江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8.7%,催生医养结合需求:
模式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协议合作、嵌入共建等方式,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一体化服务;
政策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降低运营风险。
(一)技术融合:AI与医疗深度绑定
未来五年,AI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医疗核心生产力:
临床决策:AI将覆盖90%以上常见病诊疗路径,成为医生“第二大脑”;
药物研发:AI缩短新药开发周期,临床试验效率提升超40%;
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与AI结合,实现慢性病实时监测与预警。
(二)服务下沉:基层医疗能力跃升
浙江省通过“强基层”战略推动资源均衡:
人才下沉:实施“万名基层医生轮训计划”,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技术下沉:5G远程诊疗系统覆盖所有县级医院,支持上级医院实时指导基层手术;
管理下沉:县域医共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三)生态重构:从机构竞争到生态协同
医疗机构将与科技企业、保险公司、药企等形成跨界生态:
数据共享:建立跨机构健康数据平台,支持科研与商业应用;
支付创新:医保商保“双平台一通道”模式推广,实现“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健康管理”一站式结算;
产业协同:生物医药产业与AI融合,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生态。
(一)核心赛道:聚焦AI医疗与基层医疗
AI医疗:投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AI企业,重点关注辅助诊断、数字疗法、手术机器人等领域;
基层医疗:参与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提供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等解决方案。
(二)区域布局:瞄准长三角与山区海岛县
长三角一体化:利用杭州、宁波的科研与产业优势,布局高端医疗设备、创新药研发;
山区海岛县: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在杭州、宁波设立研发中心,将成果转化至基层市场。
(三)风险规避:关注政策合规与伦理安全
政策合规: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医保支付改革、数据安全等法规要求;
伦理安全:避免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生物安全等敏感领域,防范技术滥用风险。
如需了解更多浙江省医疗机构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