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绘是通过空间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技术,为工程建设、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支撑的核心行业。其技术体系涵盖卫星定位、遥感监测、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服务范围覆盖从地形测量到数字孪生城市构建的全链条。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及数字中国战略推进,工程测绘正从传统外业测量向“空天地海”一体化智能感知转型,成为支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技术体系重构:从单一测量到智能感知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当前工程测绘技术呈现“空天地海”立体化监测特征。卫星遥感通过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群实现亚米级地表信息动态更新,结合AI算法可自动识别土地利用类型,精度较传统人工判读显著提升。无人机测绘凭借倾斜摄影与激光雷达集成技术,单架次即可获取厘米级三维点云数据,替代传统人工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在文物保护、工业检测等领域实现非接触式几何信息快速获取,敦煌莫高窟数字化工程中构建的毫米级精度模型即为典型案例。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后,厘米级定位服务为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实时更新、无人机巡检等场景提供时空基准。
(二)市场需求转型: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
政策导向与市场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端发生根本性变化。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覆盖全国地形级模型,住建部门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标志着行业重心从“大规模基建”转向“城市精细化治理”。传统市场收缩方面,房地产投资下滑导致工程测绘业务量减少,基建投资结构向市政、水利领域倾斜,线性工程高峰期过去促使企业转向数据挖掘与三维建模等高附加值服务。新兴领域爆发方面,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碳中和等战略催生海量需求,如上海徐汇区利用实景三维模型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南浔区通过低空经济赋能新型测绘。
(三)竞争格局分化:头部整合与垂直专业化并行
行业呈现“头部企业整合+垂直领域专业化”的分化趋势。超图软件、航天宏图等传统企业通过并购构建“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生态,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则聚焦海洋测绘、文化遗产数字化等细分赛道,或提供轻量化SaaS工具。跨界竞争加剧方面,百度、高德通过地图数据积累切入测绘市场,亚马逊AWS、谷歌云提供云GIS服务,形成“科技公司+传统企业”的竞争格局。服务模式转型方面,浙江某企业构建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资产,年服务收入增长超两倍,验证数据价值变现潜力。
(一)技术智能化:从自动化到自主决策
AI技术将深度融入测绘全流程,推动行业向“无人测绘”演进。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可自动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轮廓等信息;无人机自动航线规划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成为常态;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数据分类技术,可区分建筑物、植被、道路等目标,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数倍。未来,智能测绘装备将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智能测量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地形测量、数据传输与成果生成,北斗+5G+AI的融合应用将推动外业作业向“少人化”“无人化”转变。
(二)应用场景化:从数据生产到价值赋能
测绘技术将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形成“测绘+行业”的解决方案生态。在智慧城市领域,实景三维模型与物联网传感器融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农业领域,多光谱遥感与无人机结合,支持精准灌溉、病虫害识别与产量预测;在碳中和领域,激光雷达与GIS技术助力森林碳汇监测、光伏电站选址优化。低空经济与测绘技术的融合将开辟新赛道,无人机机巢建设与低空航路规划需要高精度三维数据底座,测绘企业可通过提供动态更新的三维模型,成为低空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三)市场全球化:从国内竞争到国际拓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测绘企业提供国际化机遇,但需应对欧美企业技术壁垒与本地化挑战。国内企业可通过三种路径拓展海外市场:一是参与国际基建项目测绘服务,如中资企业在东南亚承建的铁路项目;二是输出技术标准与解决方案,如中国GIS平台在非洲国家应用;三是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数据服务中心,满足属地化监管要求。国际化发展需强化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卫星影像处理、多源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
(一)聚焦实景三维建设,抢占数据资产制高点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十五五”基础测绘的核心任务,其覆盖全国的地形级模型与厘米级定位服务,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投资应重点布局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处理与更新技术,突破众源时空信息关联融合、模型智能更新等瓶颈。例如,通过无人机集群作业与AI解译技术,实现城市区域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与动态维护,为政府决策、商业开发提供高价值数据资产。
(二)布局低空经济赛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与测绘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万亿级市场。无人机在低空飞行需要高精度三维导航服务,低空航路规划对电力线等安全隐患目标的识别需求,推动测绘生产体系重构。投资应聚焦低空航路设计、动态三维地图更新、无人系统数据融合等领域,通过参与无人机机巢建设、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开发等项目,成为低空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例如,为城市物流无人机提供实时三维航图服务,或为农业植保无人机开发精准作业导航系统。
(三)推动国际化战略,突破技术壁垒与市场准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中国测绘企业提供广阔市场。投资应侧重于技术标准输出、本地化服务能力建设与跨文化团队培育。通过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中国测绘技术标准在海外落地。例如,在东南亚国家承建智慧城市项目时,同步输出实景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技术,实现从项目承包到技术输出的转型。
(四)强化数据安全与合规,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随着《数据安全法》《测绘法》实施,地理信息数据跨境流动受限,企业需建立本地化数据处理能力。投资应聚焦数据加密、脱敏处理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溯源与权限控制。例如,在参与国际项目时,采用分布式存储与联邦学习技术,确保数据“不出境、可追溯”,满足目标国数据安全监管要求。
欲了解工程测绘行业深度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