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旅游是最终消费、综合消费,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有测算显示,旅游业每收入1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随着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持续升级,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旅游已成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
观光旅游是旅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大意为去自己向往的地方进行短暂停留,去观赏当地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美景及其风土人情等。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增长态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消费持续升级,旅游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同比增加23.61亿、增幅93.3%。今年以来,旅游业呈现加快恢复、提质增速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观光旅游产品与服务涵盖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城市观光、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3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99个、重点镇19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
观光旅游行业的消费者群体包括各个年龄段、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游客。年轻人和中等收入群体是主要的消费力量,他们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经历了显著的需求转型,其中一个关键转变体现在旅游主力人群日益年轻化,这一变化促使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从以往单一的“打卡”式观光游,逐渐细分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类型。
携程报告显示,国庆期间,携程平台上,00后(不含05后)订单占比近20%,已经超过85后和90后成为出游人群的消费主力。银发人群虽然出行占比不高,但国庆假期,银发人群出游增长速度和出行均价都显著领先市场大盘,成为值得挖掘的潜力细分市场。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从多地陆续发布的文旅消费“成绩单”看,不管是接待游客数量还是文旅消费收入,都呈现出恢复势头强劲的趋势。河南省接待游客7991.6万人次,旅游收入56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5.1%,旅游收入增长15.5%。广东接待游客58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6.9亿元,同比增长8.9%。陕西和辽宁超过350亿元。
国庆假期,不少县域更是凭借独特风情、优美环境、地域文化,成为游客避免扎堆、个性化旅游的优先选项。多家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显示,县域旅游成假期消费亮点,越来越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希望体验差异化的生活方式,让不少县城登上了国庆旅游热榜。
同程旅行发布数据显示,全国近百个县城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观光旅游的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个性化、深度体验转变。这为观光旅游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