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工业软件作为工业制造领域的核心基础,正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它不仅在提升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以及工业装备性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成为了推动智能制造、实现工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工具。
一、工业软件行业概述
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根据应用环节的不同,工业软件可分为运营管理类、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分别是这三个领域中的典型代表。工业软件在整个软件行业中占比不高,但它是工业的核心基础,打通了不同工业软件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实现了异构工业软件、数据和模型的集成,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实现一体化流程。
二、2025年工业软件行业现状
1. 全球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50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5.25%。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 中国市场规模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旺盛。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达到2414亿元,同比增长12.3%,远超软件行业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到2027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312.7亿元,且当年增速预计将达到1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例仍相对较低。这说明中国工业软件的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 竞争格局
工业软件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如SAP、Oracle、西门子、达索、Auto desk等在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竞争压力,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也在加速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用友网络、东华软件、宝信软件、广联达等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企业。浪潮软件、金蝶国际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处于第二梯队。此外,还有许多新兴企业正在积极进入工业软件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 技术创新与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AI与工业软件的融合愈发深入,成为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内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了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云计算的普及促进了软件开发与发布的灵活性与迅速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使工业软件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
在应用领域方面,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各行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工业软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更为迫切。
5.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近年来,国内工业软件受到国外技术封锁后,国内企业加快研发进度,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工业软件中的嵌入式软件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达57.4%。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和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占比分别为17.1%、17.0%,研发设计类软件占比较小,仅为8.5%。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市场份额已经从5%提升到10%,国产化率也有所提升。中国主要工业软件中,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最高,达到70%;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较高,部分细分领域如PLC/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率相对较高;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在国产化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产化率达50%。
尽管国产化进展显著,但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国外工业软件在高端市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国内企业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工业软件在基础技术、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此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实力较弱等问题。国产工业软件的真实应用产品支撑相对较少,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迭代速度也相对较慢。
三、2025年工业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27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312.7亿元,且当年增速预计将达到12.7%。这表明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也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将达5490亿美元。
2. 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分析预测,随着制造业对数字化设计、模拟和管理需求的增加,推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需求增长。未来,工业软件将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品性能和功能。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对高端、智能的工业软件需求更为迫切。
3. 云端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索、Auto desk等国际工业软件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云端。未来,云端化将成为工业软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云端化的工业软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业软件将迁移到云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4. 定制化需求增加
随着行业发展的多样化,各行各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日益差异化。未来,工业软件将呈现更加细分化、定制化的趋势,以精准满足各领域独特需求。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工业软件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成为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国内企业可以积极寻求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企业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挑战。
6. 政策推动与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这些政策为工业软件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江苏省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南京市也发布了支持工业软件发展的专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工业软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技术壁垒与人才短缺
工业软件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和技术壁垒。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工业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行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2. 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工业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政府也应加强对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监管力度,推动行业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 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国内工业软件在基础技术、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工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和引导工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
2025年工业软件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竞争挑战。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在提升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以及工业装备性能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如需了解更多工业软件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