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颠覆性姿态重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自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发展轨迹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形成以无人机为主导、通用航空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红利释放与顶层设计完善
国家层面通过“中央统筹+地方试点”模式构建低空经济政策框架。2024年,国家空管委联合十部委发布《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指南》,在全国布局17个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形成“1+N”政策体系。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增设低空经济发展司,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例如,深圳率先实现300米以下空域分层管理,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无人机空管系统;安徽作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设全国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推动无人系统技术研发与场景拓展。
(二)技术突破重构产业边界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低空经济的技术革命呈现“硬件突破+软件定义”双重特征。在动力系统领域,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企业研发的航空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使eVTOL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大疆创新推出的六旋翼分布式电推进系统,通过冗余设计将单发故障下的安全降落概率大幅提升。通信技术方面,华为联合民航局研发的通感一体基站实现20平方公里空域连续覆盖,巡检、测绘自动化率超80%;上海试点5G-A低空智联网全域覆盖,实现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
(三)应用场景从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低空经济正从单一场景向多元化生态演进。在物流配送领域,美团无人机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31条航线,完成超30万用户订单,服务覆盖办公、社区、景区等多种场景;顺丰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实现无人机景区物流首飞,单日配送量突破2000单。应急救援方面,翼龙-2无人机在甘肃积石山地震中构建临时专网,保障通话超2000分钟;六旋翼无人机搭载双光吊舱,在广西南宁邕江沿岸识别隐蔽热源异常点,辅助救援被埋人员。文旅消费领域,八达岭机场低空旅游项目接待量同比增长300%,苏州推出“金鸡湖夜宴”项目,结合5G-A技术实现热气球直播,拓展商业边界。
(一)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
东部沿海地区依托技术、资本与政策优势形成产业高地。深圳依托大湾区产业集群,重点突破eVTOL商业化运营,开通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将深圳至珠海的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20分钟;上海借助北斗导航技术积累,打造“北斗+低空”融合示范区,试点虹桥-浦东机场快线,将通勤时间缩短至12分钟。中西部地区则通过特色场景开发实现差异化竞争,如四川省雅江县使用无人机运送松茸,运输时间大幅压缩,损耗率大幅下降;安徽建设全国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推动无人系统技术研发与场景拓展。
(二)企业梯队分化与生态构建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整合与生态协同巩固领先地位。亿航智能EH216-S型成为全球首款获颁无人驾驶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的产品;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完成“适航三证”全流程认证,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专精特新企业则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如翊飞航空研发的ES1000大型无人运输机,仅需100米临时起降场地即可完成起降,适用于支线物流与下沉市场“支干联运”体系。
(一)需求端:从消费升级到产业变革
低空经济需求呈现“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双轮驱动特征。生活服务方面,城市空中交通(UAM)需求爆发,深圳-珠海跨城eVTOL航线商业化运营,票价逐步逼近高端网约车水平;低空旅游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年轻群体,八达岭机场低空旅游项目单日峰值突破500人次。生产服务领域,农业无人机植保渗透率大幅提升,配合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亩一策”精准管理;无人机巡检在能源、交通等行业广泛应用,如国家电网使用无人机巡检高压线路,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倍。
(二)供给端: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量产
供给能力提升得益于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游原材料环节,碳纤维在eVTOL中的重量占比超过70%,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与非晶材料成为电机关键材料;中游整机制造领域,广汽、小鹏等车企依托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快速切入飞行汽车市场,在动力系统、轻量化材料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浙江创新推出“高速公路服务区+垂直起降点”模式,在杭绍甬智慧高速沿线布局20个多功能起降点;华为“低空云脑”系统整合通信导航设施资源,实现设施共享利用率提升。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融合深化与标准体系完善
5G-A/6G网络与低空智联网的融合将实现通感算一体化协同,华为通感一体基站可同时支持特定数量无人机集群作业,农业植保效率大幅提升。安全技术领域,基于区块链的飞行数据存证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AI风险预警平台通过融合气象、空域、飞行器状态等多源数据,构建“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全流程安全体系。标准制定方面,中国将推动eVTOL适航标准ISO国际化,主导无人机出口全球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
(二)商业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
从单一设备销售向“硬件+服务+数据”生态转型成为主流。美团通过无人机配送网络积累的空域数据,已衍生出城市物流仿真、交通流量预测等增值服务;大疆农业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正在构建农田病虫害数字地图,推动农业服务从“卖产品”向“卖方案”升级。此外,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如广汽飞行汽车GOVE采用分离式机体构型,实现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无缝切换,重构“立体出行”生态。
(三)全球化竞争与区域协同
中国企业在规模化应用上占据先发优势,大疆创新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特定比例市场份额,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但欧美企业在高端市场仍具技术壁垒,美国Joby Aviation在倾转旋翼技术、德国Volocopter在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体系方面保持领先。未来,区域协同将成为突破关键,如长三角地区通过跨区域标准协同、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对接与硬件联动,推动低空交通带来的低空产业协同发展。
五、投资策略分析
(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领域
建议重点关注高能量密度电池、国产飞控系统、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等“卡脖子”环节。例如,设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航空级碳纤维、抗干扰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通过“赛马制”攻关,对通过中期验证的技术给予场景开放补贴,加速技术迭代。
(二)布局高价值应用场景
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规模化应用潜力。投资者可关注已取得适航认证的eVTOL企业,如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在物流领域,优先选择与美团、顺丰等头部企业合作的无人机配送服务商;应急救援领域,可投资具备通信保障、灾情侦察、物资投送综合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参与区域协同与生态构建
依托地方资源禀赋选择投资标的。在东部地区,关注深圳、上海等城市的eVTOL运营、低空智联网建设;中西部地区,可布局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特色场景开发企业。同时,投资参与跨区域标准制定、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企业,分享生态协同红利。
如需了解更多低空经济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