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标杆,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定位推进规划建设。进入“十五五”规划期,新区发展从“夯基垒台”转向“全面突破”,高质量发展与智慧生态战略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命题。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制度型开放与产业生态双轮驱动
雄安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形成“双平台”协同效应,通过制度创新突破要素流动壁垒。例如,自贸试验区出台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疏解央企提供安全的数据通道;综保区推出“保税研发”补助政策,吸引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落地。2025年,自贸试验区聚焦数字贸易、“保税+”、易货贸易三大新业态,推动数据、人才、资金、环境四要素制度型开放,形成“自贸区引领、综保区支撑、多片区联动”的开放格局。
(二)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雄安新区将人工智能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因”,构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栈生态。截至2025年6月,人工智能产业园已吸引梅卡曼德、华视诺维等50余家企业入驻,覆盖芯片、机器人、医疗AI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城市级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政务服务领域,深度求索大模型赋能“12345”热线,实现毫秒级政策解答;公共服务领域,拜斯特前列腺微创手术机器人将手术时间大幅缩短;文化旅游领域,“白小默”导览机器人提升游客体验。
(三)民生工程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雄安新区坚持“人民之城”定位,2025年实施20项民生工程,涵盖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农村物流提升等领域。例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支持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安装;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实现二级以上医院预约挂号“一网通办”。生态方面,白洋淀水质稳定达Ⅲ类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城市底色。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家层面将雄安新区列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其“先试先行”政策权限。例如,支持雄安综保区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业态,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资金支持;对区内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的,给予资金奖励。地方层面,雄安新区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十条”,涵盖算力补贴、场景开放、人才培训等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保障。
(二)区域协同效应凸显
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形成“1小时交通圈”,通过“专属绿色通道”连接天津港,构建“海陆空”立体物流网络。产业协同方面,中关村科技园雄安园区聚焦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吸引中核华辉、科大讯飞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北京疏解+雄安承接”的产业联动模式。
(三)技术革命重构产业逻辑
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与运营。例如,城市计算中心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算力支撑;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支持企业完成技术验证与商业化落地。技术普惠性显著提升:政务服务领域,AI客服“雄小智”实现个人和企业办事智能化;医疗领域,讯飞智水大模型支持水灾害预报预警,助力城市韧性建设。
(一)人工智能:全链条生态构建
雄安新区以垂直大模型为突破口,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落地”闭环。基础层,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AI全栈全场景,推动智慧交通、绿色计算等领域创新;技术层,憨猴科技“灵智”模型矩阵覆盖通用与细分场景,兴元科技专注沉浸式体验;应用层,30余个模型在公共服务、医疗、农业等领域部署,例如DeepSeek大模型赋能“12345”热线,提升问题解答效率。
(二)智慧物流: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雄安综保区通过“多式联运”首单业务,打通“雄安-天津港-全球”物流通道,设立黄骅港内陆港,建立专属绿色通道。跨境电商领域,落地全省首笔1210出口海外仓业务,支持企业建设公共仓、中心仓,单个分拨仓每年最高可获资金支持。政策创新方面,对开展保税展示交易的企业,给予担保费用补贴,降低运营成本。
(三)绿色产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雄安新区探索“生态+”产业模式,将白洋淀湿地保护与碳汇交易结合,提升“千年秀林”碳汇能力。绿色建筑领域,推广装配式建造技术,新建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清洁能源领域,依托地热资源开发,构建“地热+光伏+储能”多能互补体系。例如,容东片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零碳排放。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融合: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将深度融合,形成“城市智能体”。例如,AI+区块链技术可实现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数字孪生与物联网结合,构建城市运行“镜像系统”,实现风险预警与动态优化。
(二)场景开放: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复制
雄安新区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从“点状突破”向“面状覆盖”延伸。例如,智慧交通领域,自动驾驶公交、无人配送车将在启动区规模化运营;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将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缓解优质资源短缺问题。
(三)产业协同:从区域竞争到全球链接
雄安新区将依托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构建“全球研发-雄安转化-全国推广”创新链条。例如,支持企业在区内设立国际研发中心,利用综保区政策优势开展保税维修、检测认证业务;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动“雄安制造”走向全球市场。
(一)聚焦高潜力赛道
人工智能领域,优先布局垂直大模型、机器人、智能医疗等细分赛道;智慧物流领域,关注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方向;绿色产业领域,投资碳汇交易、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
(二)布局区域市场
重点参与启动区、昝岗片区等核心区域建设,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开展制度创新;关注雄安与北京、天津的协同效应,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实现资源互补;拓展县域市场,参与农村物流、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
(三)关注风险与合规
投资需关注政策变动风险,如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调整、综保区政策到期衔接等;技术迭代风险,如AI大模型更新换代快,需持续投入研发;市场培育风险,部分新兴赛道如数字贸易需长期培育,需做好资金储备与战略耐心。
如需了解更多雄安新区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