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保健用品行业:健康红利的黄金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已突破传统营养补充剂的边界,演变为以科学为基础、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综合性产业。其核心定义包含三个维度:功能定位从单一营养补充转向疾病预防、亚健康调理及慢病管理;技术驱动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重构价值链,如靶向递送技术提升NMN吸收率、区块链溯源保障原料安全;场景延伸覆盖运动营养、美容养颜等新兴领域,形成“内服+外用”“产品+服务”的复合生态。
一、发展现状:消费分层与技术破局双轮驱动
1. 消费人群“哑铃化”重构需求结构
中国保健用品消费人群呈现“60岁及以上群体贡献近半壁江山,25-45岁新中产群体成为核心增长极”的哑铃型结构。老年群体需求从基础保健转向慢病预防与康复管理,例如基于基因检测的个性化营养方案正成为新标杆;新中产群体消费动机从“治病”转向“防病”,从“补缺”升级为“优化”,运动营养品市场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辅酶Q10、护肝片等功能性产品成为90后、00后的“健康标配”。
2. 技术革命重塑产业价值链
生物合成技术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品质。例如,发酵法生产的透明质酸成本仅为动物提取法的1/10,灵芝三萜提取效率提升50%,推动“平价高端”产品普及。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路可信追溯,预计到2027年将成为行业标配。AI算法与可穿戴设备融合,通过监测汗液中的电解质、维生素D等指标生成动态营养建议,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干预。
二、细分市场:新兴赛道与成熟领域协同进化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显示:
1. 主力赛道稳健增长
骨骼健康、体重管理、免疫调节仍是核心市场。例如,针对老年群体的钙+维生素D组合产品持续畅销,运动人群的乳清蛋白粉需求激增。
2. 新型赛道爆发式增长
祛湿、情绪管理等新兴赛道以高增长态势崛起。药食同源理念回归,“调和”“平衡”等传统概念融入新品功效,例如“气血丰盈”类保健品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迅速破圈。美容养颜市场规模将达800亿元,胶原蛋白肽、抗氧化剂等产品与护肤品形成协同效应。
3. 剂型创新打破“药感”壁垒
传统片剂、软胶囊仍占市场九成以上,但微泡片、爆珠、囊中囊等新兴剂型增速显著。例如,电竞人群专用的“护眼软糖+脑力补剂”组合、健身爱好者的“即饮型支链氨基酸”饮品,通过趣味性降低保健品的“药感”,使其更贴近日常消费场景。
1. 个性化与精准化成为主流
基因检测定制保健品占比将达10%,年增速超50%。基于可穿戴设备与AI算法的动态营养方案将实现营养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推动行业从“被动补充”转向“主动健康管理”。
2. 智能化与平台化深度融合
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平台的深度融合将重构服务模式。例如,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变异性(HRV)数据,结合AI算法生成压力管理方案,并推荐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助眠产品。
3. 绿色化与可持续性引领创新
消费者对环保包装、天然原料的需求推动行业向绿色化转型。例如,采用海藻提取物制成的可降解包装、植物基蛋白粉替代动物蛋白等创新产品将占据更高市场份额。
结语:健康红利的黄金时代
当90后开始用基因检测定制营养方案,当银发族在社区体验AI健康管理,当县域消费者通过直播电商选购全球好货,中国保健用品产业正站在黄金时代的起点。这场变革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健康理念的进化——从“治病”到“防病”,从“通用”到“精准”,从“营销”到“价值”。唯有以科技创新为矛、以用户价值为盾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