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发布《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是利用风能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它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是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显著提高,成本大幅降低,使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当前,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之一。
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5.2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147.62%。其中,2020年至2024年年均新增风电装机量超过6000万千瓦,已经超过了《风能北京宣言》所提出的“5000万千瓦”目标。
据中国风电新闻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5月国内25个省市新增核准风电项目共计68.4GW,同比增长72%。高招标背景下,2025年风电行业装机量高增长确定性持续增强。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与能源消费市场,中国不仅承载着能源结构清洁化的战略使命,更成为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革命的核心力量。如今,我国已构建起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风电产业体系,风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居世界前列。近年来风电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截至2023年底,累计出口风电机组容量已超1500万千瓦。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前5名风机供应商中,有4家来自中国。
当前,中国风电行业已形成覆盖原材料供应、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生态,但核心部件国产化仍面临挑战,高端材料与关键器件的技术短板亟待突破。
与此同时,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中国风电设备出口至数十个国家,技术与标准输出能力持续增强。在阿根廷、埃塞俄比亚等地的项目不仅提供清洁能源,更传递技术与发展经验。东南亚市场偏好高性价比产品,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欧洲市场注重环保标准与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以定制化解决方案构建壁垒。技术输出与资本输出形成共振,头部企业在巴西、南非等市场参与绿氢制备、储能项目,构建“设备-技术-服务”生态闭环。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在风机安全规范、运维服务标准等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强,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风力发电行业未来趋势与前景展望
未来五年,中国风电行业将迎来五大趋势:一是技术深度迭代,超导发电机、20兆瓦级海上机组、150米碳纤维叶片等进入商业化阶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二是市场结构优化,海上风电占比提升,分布式与集中式协同发展,运维服务成为新增长点;三是政策与市场协同,绿电交易、碳交易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形成合力,激发技术降本内生动力;四是产业链自主可控,高端材料与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构建安全韧性供应链;五是全球化加速,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标准与资本输出,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预计到2030年,风电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同时,中国风电技术与标准将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面对核心部件国产化挑战与国际竞争加剧,行业需持续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全产业链韧性,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风力发电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