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喉糖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功能性糖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增加,润喉糖以其独特的润喉护嗓、止咳化痰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润喉糖品牌众多,产品种类丰富,从传统的草本类、薄荷类到新兴的保健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咽喉健康需求的增加,润喉糖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润喉糖作为兼具糖果属性和健康功能的特殊消费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2023年全球润喉糖市场规模达到56.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9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54%。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市场规模达28亿元,较2018年的18.1亿元实现9.1%的年均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糖果行业-1.7%的增长率。这一增长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
健康意识觉醒:新冠疫情后,消费者对呼吸道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升。2022年12月“刀片嗓”症状集中爆发期间,润喉糖线上单月销售额激增至1.67亿元,销量366万件,成为家庭药箱必备品。
功能需求细分:传统润喉糖已分化为三大类——以口感为主的食品类(占比9.5%)、添加草本成分的保健类(23.2%),以及具备明确疗效的药品类(67.2%)。以王老吉刺柠吉润喉糖为例,其“刺梨+罗汉果”配方精准对接年轻消费者对维生素C补充和护嗓的双重需求。
渠道革命:电商平台成为增长引擎。2023年润喉糖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82.61%,京东健康数据显示,清咽利喉类目成交额单周增幅超6倍,三金西瓜霜、仁和健途等品牌单品增长超1000倍。跨境电商则引入德国索丹博士等国际品牌,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1. 全球市场:制药巨头的“糖果化”渗透
葛兰素史克(Strepsils)、辉瑞(Halls)、宝洁(Vicks)等跨国药企凭借医药级研发能力主导高端市场。其产品多采用薄荷醇、苯佐卡因等活性成分,强调快速镇痛效果。例如,Strepsils最新推出的“免疫力加强版”含片,添加锌和维生素C,精准切入后疫情时代的预防性消费场景。
2. 中国市场:传统药企与快消品牌的跨界融合
本土企业通过“中医药+糖果”模式构建护城河:
金嗓子:依托“青果+金银花”专利配方,占据医院渠道45%份额,并通过明星代言强化年轻群体认知。
王老吉:刺柠吉润喉糖借力“乡村振兴”政策,以贵州刺梨为核心原料,打造“健康扶贫”品牌形象,年产能突破10万箱。
新锐品牌突围:LOHANGAR罗汉果无糖润喉糖通过“专利萃取+益生菌”技术,在直播电商渠道实现3个月销售额破千万的爆发式增长。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润喉糖市场CR5(前五企业集中度)达68%,其中金嗓子、王老吉、京都念慈菴合计占比超50%,呈现显著头部效应。
1. 成分创新:从“清凉感”到“精准健康”
靶向功能开发:针对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嗓人群的“声带修复型”润喉糖,添加胶原蛋白肽;面向吸烟人群的“排毒型”产品,融合蒲公英、胖大海等清肺成分。
技术突破:冻干闪释技术使活性成分保留率提升至90%,如桂龙药业“清喉利咽颗粒速溶含片”实现3秒溶解起效。中研普华监测显示,2023年国内润喉糖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2%,主要集中在缓释制剂和天然提取物领域。
2. 场景拓展:从“药箱储备”到“生活方式”
办公场景:潘高寿与星巴克联名推出“咖啡伴侣润喉糖”,解决咖啡因导致的咽喉干涩问题。
运动场景:迪卡侬上架“运动耐力含片”,添加电解质和薄荷脑,满足马拉松选手呼吸调节需求。
情绪价值:日本UHA推出“减压润喉糖”,通过γ-氨基丁酸(GABA)成分实现舒缓焦虑+护嗓双重功能,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条。
3. 可持续战略:环保与健康双重命题
Ricola(瑞士利口乐)率先采用可降解包装,碳足迹减少40%;国内企业跟进推出“零添加蔗糖+植物基包材”产品,契合Z世代对“纯净标签”的追求。据中研普华测算,2025年绿色润喉糖市场份额将突破25%。
(注:本文数据及观点综合自权威行业报告与政策文件,图表部分因格式限制以文字描述替代,实际报告中将配详细图示,如需获取完整数据图表及定制化战略建议,请点击查看《》。)